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

舊愛真的最美?心理治療師解析「愛吃回頭草」的8大原因

1和曾經的伴侶再次冒險並不奇怪
點擊看更多
所有的心理治療師都保證:幾年後再與同一個夥伴一起嘗試冒險並不是什麼怪僻,賽琳娜和小賈相愛十年分合無數次,麥莉希拉和連恩漢斯沃的戀情也令人霧裡看花,去年三月初珍妮佛嘉納與班艾佛列克也正式取消了離婚......,多對明星情侶與夫妻都成為了「復合潮」的代表人物。
2生活的繁雜瑣事是分手的主因
點擊看更多
這種相對無趣的復合(與選擇新的伴侶比起來),是由幾個因素造成的,「首先,離婚已成為一種家常便飯。」心理醫生和婚姻諮商師希薇安吉兒解釋道。人們往往分開的太快,有時候是出於不愉快的原因。在自我需求、工作、育兒和日常生活的夾縫中求生存,伴侶之間很快會感到沮喪,夫妻被這些瑣事給牽絆,很容易就情緒爆發。
3分手、離婚反而能讓人更認清現實
點擊看更多
律師證實,據這些離婚的夫妻所說,這類斥責、數落、責備幾乎都是一樣的:女性的犧牲不被認同,感覺到自己的地位降到童話屋中的老媽子,於是漸漸對伴侶感到性趣缺缺。「離婚中最常出現的抱怨是『我不覺得我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精神科暨心理分析師羅伯特紐伯格說。如果離開就代表關係的結束的話,今日的夫妻和昨日離婚後所留下的孩子,都會意識到這一決定所帶來的傷害。他們比一般人更現實,會定期做評估,而這有時候是為了促成分開的事實,或是直接進入離婚訴訟,但,這並不意味著事情的終點。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4讓彼此重新歸零、放下過去的錯誤
點擊看更多
分開後才發現自己仍值得被愛,這是擁有3個孩子、52歲的卡崔娜的故事,她和她的丈夫十年前離婚,「馬克受夠了每天的日常瑣事,」她解釋道,「他指責我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他、照顧他,我們當時已經登記了,一年後,我們離婚,孩子們在和平的氣氛中共同撫養長大,即使我們後來各自有對象,我們仍會碰面,我們試著拋開過去的包袱讓自己歸零,幾年前我們開始重新交往,兩年後我們又復合了。」令人震驚的故事嗎?不,要與前伴侶相聚唯一的辦法,就是放下過去認定的錯誤。
5復合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
點擊看更多
事實上,創造一個新的愛情故事,需要每個人對自己和過去的伴侶,單獨或在專業人員的協助下付出努力,正如婚姻諮商師希薇安吉兒所說:「兩個都是受害者,兩個也都是劊子手,即使每個愛情故事的結局都是一個謎,一位中立的第三人可以幫助兩人重新啟動對話。」

6
大膽向世界宣告你們的愛
點擊看更多
如果社會對離婚的態度比以前寬容得多,但分手或離婚後的「重新生活」卻仍令人不安,希薇安吉兒說:「再次復何是一種古怪的行為,通常情況下,身邊的人會選邊站,鼓勵抱怨,相互批評,後來乾脆接受『壞』很難再變成『愛』,就算對小孩也是。」對世界宣告要重新與曾經傷害我們很深、也被我們大肆批評的前伴侶在一起,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7有時後退一步,可以讓彼此的關係走得更遠
點擊看更多
美國心理學家杰拉爾德羅傑斯在經歷了一場艱難地離婚後,於個人臉書上發佈了一份他希望自己離婚前能早點知道的建言:永不停止與她發生性關係、不停地談戀愛、不要試圖改變她、承擔責任、讓她做自己,裝傻(一點點)、陪伴、給她空間、假裝沒看見、一同成長、馬上原諒……儘管這些並沒辦法讓我們確定他是否與前妻再次相愛,但危機是過去已經死亡的,未來還沒有發生,經營長期關係除了彼此用心,還需要兩人共同努力才行。
8所有人都適合吃回頭草嗎?
點擊看更多
只要你有所成長,也許可以。與前伴侶重新開始兩人世界,與其說是「再婚」,更好的說法是「新婚」,「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這對夫妻、情侶所創造的辦法。」心理分析師羅伯特紐伯格解釋說,所有組合都是可能的,但必須包含彼此透明、對話與創意。所有人都有一份新的合約,並在同樣的事情上祝福彼此:對「重新戀愛關係」投入更多的「資產」,或者應該說,投入更多的愛!

性冷感怎麼辦?關於「無性戀」你需要了解的10件事

隨著越來越多的千禧世代公開出櫃,表明無性戀的身分,讓這項較少被提及的性取向,漸漸受到關注。而何謂無性戀?是否有愛人和被愛的能力?透過無性戀者們的坦承佈公,我們將能些許了解無性戀者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模樣。
1無性戀的名詞從何而來?
無性戀者, 無性戀
2004年,執教於加拿大布魯克大學Brock University的Anthony F.Bogaert教授發表了相關學術論文,讓此性向浮上檯面,研究成果指出無性戀者佔英國總人口數的1%,當中的70%為女性。而學術殿堂之外,許多無性戀網路社群的形成也發揮推波助瀾功效,其中最著名的是創立於2001年的Asexual VisibilityAnd Education Network(簡稱AVEN),由於外界仍投以異樣眼光,所以可以推測實際無性戀人口會比檯面上的數字要高。
2何謂無性戀?
無性戀者, 無性戀
無性戀(Asexuality):無論對象是男或女,皆無法產生性慾。根據2015 年的一份調查顯示,英國人平均每月做愛三次,而無性戀者的另一半,在親密關係上其實也不全是看得見吃不著,身為無性戀的Sarah 打個比方:「就好比妳討厭蘑菇,但是如果妳愛的人超愛吃,有時妳還是會妥協,會心想好吧!就在飯裡加點蘑菇,和著飯一起吞下肚吧!這是我性生活的比喻。」所以這表示無性戀偶爾還會做愛? Sarah 稍有遲疑表示:「其實我也會讓步、配合另一半,只是機率非常小。」
3無性戀是要經診斷確認嗎?會有治療的方法嗎?
無性戀者, 無性戀
經由無性戀者常被問及的問題,可以得知社會大眾普遍仍不了解此性向。Michael J Doré博士,在2009年加入了AVEN社群,解釋說:「有些人是對某些特定對象提不起性致,但無性戀者是針對所有的人,不想和任何人發生關係。另外,和同性戀、異性戀等相同,無性戀就是一種性向偏好,不是疾病,也不是選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4沒有性慾一樣能談戀愛
無性戀者, 無性戀
Sarah和她非無性戀男友也會有鬧不愉快的時候,但因為另一半經常旅行,所以她能享有自己的空間。他們會睡在一起、會接吻,但不是很激烈的那種,Sarah有時候也喜歡被擁抱的感覺;在外面,也會手牽手。」Sarah 承認剛出櫃時確實會刻意配合對方,但現在是真的喜歡這種相處模式。不過最讓Sarah 受不了的是旁人的閒言閒語,她氣得飆髒話:「我真是受夠了『妳就是還沒遇到對的人』,這類無聊的話,不要覺得我很可憐,雖然性生活在我們的關係中占很小部份,但對我們來說已經夠了。
5從討厭到接受自己的不同
無性戀者, 無性戀
Sarah 18 歲時,網路不發達,圖書館沒有這方面的書籍,當時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像個怪胎。好在因為有學校的性教育課程,讓懵懂的Sarah 發現了自己和他人不同之處,在課堂上看到男女交歡的畫面,會讓她感到頭昏不舒服;同學喜歡討論這方面的話題,但她卻很排斥,甚至看書都會跳過性愛的片段,Sarah說:「我懷疑自己的性向,厭惡與同學不同,所以初吻在19 歲,之後獻出第一次,不過也就這樣了,直到三年前遇到現在的男友,否則我沒再與任何人發生關係。」
6越來越多人勇於出櫃
無性戀者, 無性戀
勇於公開承認性向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今的年輕人勇於站到第一線,為自己發聲、爭取權益。美國前總統Barack Obama 去年四月至英國訪問,在倫敦與一場青年學子的論壇上,一名來自沃特福德Watford的20 歲女大生MariaMunir,向Obama 公開承認自己是非二元性別者,誠摯的發言贏得現場聽眾與Obama 的讚賞。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7幫助更多有相同境遇的人
無性戀者, 無性戀
點擊看更多
2015年英國議會選舉中,首位公開無性戀身份的候選人George Norman表示:「上大學後發現,我覺得陌生也不感興趣的事,身旁的人卻認為很重要,但心中的疑惑在19歲聽到『無性戀』這個名詞後,豁然開朗。」怎麼會有勇氣在公開場合承認性向?為何認為有必要這麼做呢? Norman 說:「我其實很害怕,但也有幸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會這麼做是因為我曾經覺得自己是個異類,內心沮喪又孤獨,所以希望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助迷惘的年輕朋友認識自我。
8​無性戀的特質無法以一概全
無性戀者, 無性戀

點擊看更多
Michael J Doré 博士為無性戀者,他解釋:「有些無性戀者能談戀愛、有些不行;有些不全然排斥性愛、有些則完全不能接受。」如果硬要把所有的無性戀者歸於同一類,會形成很多誤解,George 最氣惱無性戀者被貼上自私、冷漠無情、不為另一半著想等這類不實的標籤。不過往好處想,George 也說至少他交往過的對象,都能理解和接納。
9情慾有多重面向
無性戀者, 無性戀
點擊看更多
George 和Maria 正積極推動第二次性向革命,其中一人表示既然有選擇性愛對象的權利,就該也有拒絕做愛的權利;他們期望大眾對多元性向能有更多的瞭解,消弭誤解與歧視。不可諱言,我們對愛情存在刻板印象,但事實上,情慾有著多重的面向,而其中一種將性愛比重降至最低、甚至歸零的稱做「無性戀」,正努力喚起大眾的認知及認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10認識其他性向
無性戀者, 無性戀

點擊看更多
.泛性戀(Pansexual):指交往對象不分性別或性向。
.非二元性別者(Non-binary):認為自己不完全屬於男性或屬於女性,或認為自己亦男亦女。
.流性人(Gender Fluid):認為自己的性別並非傳統的男、女二元分法,而是在不同的時間點會有不同的性別認知。

互相說好可以外遇的新型態兩性關係?關於FOMO症候群的10件事

開放性關係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一種感情生活?不是嬉皮態度、也非多伴侶主義,更非近年引起討論的另類交換伴侶Swinger,隨著20世代與30世代的年輕人對感情忠誠度的認知改變,新一代的伴侶關係「FOMO」因此誕生!
1FOMO是什麼?
FOMO主義,  兩性關係, 開放性關係
點擊看更多
FOMO,是從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失去某些東西)中取首字大寫的縮寫字,也是幾年前心理學與社會學家創造的新字,原本是用來形容一個網路社會愈來愈嚴重的現象:恐慌自己錯過成為潮人的事件或聚會,因此才會造成對社群網路與科技成癮。換句話說,如果當妳覺得自己的生活與Facebook上的好朋友們相比之下顯得又無趣又平凡,妳就患了FOMO(社群恐慌症)。
2渴望擁有伴侶外的第三者
兩性關係, FOMO主義, FOMO, 開放性關係
點擊看更多
而現在FOMO這個形容也將觸角延伸至兩性關係中,明明已經有既定對象,但卻還是渴望擁有伴侶之外的第三者,甚至認為滿足了這種渴望才能維持良好的伴侶關係。那麼這樣的「渴望」究竟為何產生?原來是因為這群20世代和30世代的年輕人害怕自己沒有足夠的性經驗!於是這些害怕錯過性經驗的人變成了FOMO,他們甚至有個遊戲規則:嚴守95%的一夫一妻制及5%的開放關係。
3不是逃避而是共識
兩性關係, FOMO主義, FOMO, 開放性關係
點擊看更多
這類新型態的開放性關係並非建立在反社會的生活模式框架中,也不是要擺脫在毒品或酒精的作用下產生的性行為,更不是害怕承諾。具體而言,決定投入FOMO關係的人,彼此都會先對短暫性關係的框架取得共識,就好像是讓伴侶關係可以更穩定的一種安排,用那1%的不完美來避免感情徹底毀滅,聽起來好像滿有道理的?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4一輩子只有一種性經驗?太浪費青春了
兩性關係, FOMO主義, FOMO, 開放性關係, 做愛, 上床, 外遇
點擊看更多
「想想看,這個地球上到處都住著潛在的性伴侶啊!那何必抓住一個對象,就苦苦死守著他不放?假如說妳這一生只談這一次戀愛,那麼就代表妳這一輩子就只能體驗一種感情和性經驗?這完全是在浪費青春嘛!」身為FOMO一份子的Sarah這麼說。
她和她的男友Patrick在20歲出頭就認識了,從那時開始交往至今,兩個人的感情有深厚的基礎,看起來對彼此也是非常忠誠、真心相待的,那麼他們怎麼會成了FOMO呢?「我們很相愛,想要一起生活,但有與短暫性伴侶共享魚水之歡的需求。不過這不表示我會跟他詳述與其他人享樂的經過!」
5坦然接受另一半有其他性關係
兩性關係, FOMO, 外遇, 開放性關係, 外遇, 做愛, 上床
點擊看更多
過去,假如一對情侶間少了火花、面對彼此卻一點性慾也無的時候,單一伴侶主義者可能就會到外尋覓新的對象,也就是和小三發生了外遇,但他們卻絕對不會承認這樣的事實,反觀FOMO主義者則會坦然接受彼此各自和其他人發生關係,而且絕不相瞞。照這樣的說法看起來,FOMO感覺似乎和以前的開放性關係沒什麼大不同?
6面對感情其實有點矛盾
兩性關係, FOMO, 外遇, 開放性關係, 上床, 做愛
點擊看更多
FOMO主義者們也承認自己面對感情時是非常矛盾的,兩性關係治療師Esther Perel則認為:「超過95%的人認為在外遇主題上說謊是非常令人無法接受的,但當角色置換時,卻也有95%的人在自己不忠時會說謊。」在我們一直以來認清的男女關係中,可能我們會要求對方100%的投入在感情裡,什麼樣的事情都要掌握的一清二楚,但真到要緊關頭的時候卻還是被謊言給蒙蔽了,真正摸清真相的時候還要責怪來責怪去,結果當自己是出軌的那一個人時,難道我們不會也想撒一點謊來掩蓋嗎?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7不是每個FOMO主義者都能確實執行約定
兩性關係, FOMO, 外遇, 做愛, 上床, 開放性關係
點擊看更多
或許FOMO主義者是想避免尷尬難堪的場面,所以才會從感情建立的一開始就先說清楚,真的在交往期間和其他人碰面、發生任何關係也會事前和對方說。不過,這樣開誠布公的關係並非每個人都能接受,也不是每個FOMO真的都能確實履行就是了
8嫉妒是才最好的春藥
兩性關係, FOMO, 開放性關係, 外遇, 嫉妒, 上床
點擊看更多
這真是新的現象嗎?FOMO主義者的世界一切都如此美好嗎?那麼嫉妒呢?「如果要想行得通,必須學習與之共存並接受它。」這是歷史學家兼哲學學者Giulia Sissa在其書《嫉妒是最好的春藥》(La Jalousie, une passion inavouable)中所給的建議。對這位義大利作者而言,嫉妒一點都不可恥,也非因自戀而產生或是令人無法忍受,相反地,它應該被認為是愛情中必然的結果,不要嘗試去壓抑它或覺得這會是一項弱點。
9不忠能夠喚醒愛情?
兩性關係, FOMO, 開放性關係
點擊看更多
歷史學家Giulia Sissa與兩性關係治療師Esther Perel都認為不忠的行為以及它所引發的嫉妒對伴侶關係可能有益,也就是說,痛苦釋放慾望並喚醒愛情。對Esther Perel而言,大部分的現代伴侶所遇到的性問題是來自生存困境與婚姻必然的結果。「所有人類都被兩種基本需求所驅使,一方面是安全感、持久性與穩定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意外、危險與神秘的需求。」充滿熱情與情欲,且性生活持久的伴侶才是能在兩者間取得協調的人。

「總有一天是笑著看,那些再與你無關的幸福」3本帶你走出情傷的書單


失戀了該怎麼辦?走在熟悉的十字路口卻滿滿的是與他攜手走過的畫面,街角那間餐館曾經是某天突然的滂沱大雨你們笑鬧著衝去屋簷下躲雨,走到哪一處都覺得胸口滯澀得喘不過氣,這樣的失戀情緒可能你我都曾經歷過,不間斷的追劇、每一天都跟朋友相約、認真的運動跑步把思緒放在一旁,一步一步的重新整構碎裂的那部分心房,或許你可以考慮多多翻閱感情書單,這3本書能更快的讓你走出失戀,做更美好的自己。
1《那些再與你無關的幸福》
image
愛情裡面,從來都沒有錯的時間與對的人,因為只有對的時間與對的人,愛情才能成立,其餘的都是傷心。而謂的分手,常常就像是面對一個遠行的旅人,你以為自己終是他的歸途,但沒想到他已經在其他地方落腳。

必讀原因:博客來暢銷作家肆一代表作之一,這本寫給失戀人的書,透過溫暖的文字,學會與單身的自己相處。


2《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



image
十七歲高中女生亞里莎失戀了,因為在twitter誤讀了一句尼采的哲學名句,在心中許下心願,因而引發采尼穿越時空來到京都,教她如何讀對哲學、生命因此強大。

必讀原因:從故事中吸收哲學知識,學會面對痛苦時換個方向思考,更能勇於面對人生的苦難,使失戀的妳成長堅強。




3《允許自己痛,更要好好過: 運動療癒12週練習》






這不是市面上常見探討「悲傷」的書籍,本書要幫大家跳脫一直以來關於失戀時悲傷的漩渦,明確地列出「運動療癒」12週練習,每週聚焦一個和哀傷相關的療癒主題,往健身、營養、快樂、個人成長四個目標前進,教你做回自己的主人。

必讀原因:覺得心痛如絞?大腦科學實證基礎提出腦內啡、血清素對落失哀傷療癒的強大作用,透過運動鍛鍊能明顯的改善失戀時的負面情緒。